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商业资讯 >正文
世界快资讯:一条大河,未来泛舟京津冀!

2023-05-30 06:12:18     来源 : 北京日报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记者 陈强


(相关资料图)

如果从高空俯瞰,你会发现,在京津冀三地之间有一条蓝绿色的绸带诗意蜿蜒。

这条绸带,就是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杰作——京杭大运河。这条千年流淌的运河,曾经是明清帝国的经济命脉,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纽带。沿线数不清的城镇村庄,因与运河相伴相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漕运文化、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一道必答题。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6年来,京津冀三地“一盘棋”,共同治理运河生态、推动旅游通航、修缮文物遗存,这条大河重现昔日风采,并带来了运河文化的复兴。

大运河

变身生态画轴

过通州北关闸,大运河一路向东南而下,在西集镇吕家湾村前拐过一道急弯,直奔河北香河而去。60多岁的张树明是吕家湾的老住户,年轻时曾在村办企业当电工,“早年间,村里小型化工厂、养猪场的污水,全都往河里排。谁提到家门口的运河,都得皱眉头。”

2000年初,通州区开始重点治理运河沿线散乱污企业,同步兴建污水处理厂,人工重构水生态系统。吕家湾人眼里的脏河臭河,一点点变成了清亮的生态河。

如今,一条滨河绿道,将吕家湾村和大堤串联起来。夏日傍晚,村民们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摇蒲扇、拉家常,“全村老少都爱来这儿!”张树明说,“河边环境好,不光我们村民喜欢,经常有骑行队,从通州城区一直沿着河骑到我们村口,香河的骑行队也来过。”

不仅河边的环境好了,大运河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随着通州进入城市副中心时代,一座座大公园这几年在大运河通州段陆续建成,大运河就像是画轴,铺展开一幅“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生态画卷。

如今,大运河通州段水质已经从劣五类逐步改善到景观用水标准。到了候鸟迁徙季,宽阔的河面上鸥鹭翔集,蔚为大观。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三地共同加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生态空间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按照统一标准加强水环境保护,开展沿线水环境监测预警与控制,推进水污染联防联控。一条绿色的生态带,穿越京津冀。

大运河畔的西集镇,凭借好生态吸引来了不少投资客。通州人陈伟在吕家湾开办了一家名叫“荷塘月色”的民宿,客房全部装修成大运河主题。沙古堆村的曹女也带着乡亲们瞄准了民宿产业,到今年年底,村里的民宿将达到6家,并且与通州非遗项目合作,主打运河文化菜。

千年水道

迎来文化复兴

“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这两句通州人家喻户晓的古诗,出自清代诗人王维珍的名作《古塔凌云》。在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任德永的眼里,“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千年水道,更是一个带状文化区、一片文化高地。”特别是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续写运河风华、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这条文化带,首先要保护散落其间的文物遗产。全长1000多公里的运河,北京段虽然只有82公里,但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

2017年,北京成立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当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也将大运河文化带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

北京在沿线各省市中第一个编制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驾护航。此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北京的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顺义七个区共82公里的河流沿线启动,相关部门对文物遗产一一梳理勘查,进行保护、修缮或复建。

一处处运河遗址的修缮,让一段段鲜活的运河历史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在大运河北京段沿线,郭守敬纪念馆、万寿寺、八里桥等50余处闸、桥梁、古遗址、古建筑等遗产点位,随着北京市的摸底、修缮,逐渐组成一条璀璨文化带。

如今,京津冀已经建起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会商机制,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共建共享。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三地整合沿线文化、旅游等各类资源,系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携手传承弘扬运河文化。

文旅融合

激活千年运河

沿通惠河再往东,五河交汇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正在创建京城东部首个5A级旅游景区。届时,通州段沿线的4座公园将串联起来,形成有历史、有文化、有生态、有活力的10余公里景观带。

从景区登船,游人也将可以一直泛舟到河北,“河北人坐船去北京,北京人泛舟游河北”成为现实。在一船游两地基础上,远期还将实现京津冀游船互联互通。去年6月24日,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通航。

登上游船,顺流而下。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万亩林海中,镶嵌着博物馆、剧院、图书馆这三颗“文化明珠”。它们的设计灵感,分别来自运河之舟、粮仓和银杏林。有着“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的张家湾镇将通过建设遗址公园,保护修缮重点文物,逐步恢复往日风采……

更令人期待的是,去年12月12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全文公布,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提出,市政府应与天津、河北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统筹协调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等。

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基底,以产业增活力,以共享惠民生,以交流扩影响。

通州区今年5月9日召开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发布了《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和《通州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折子工程》。

通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戴迎春介绍,《三年行动计划》犹如“任务书”,结合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和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从文化遗产挖掘保护、生态水系治理、产业发展、运河景观风貌和品牌塑造、文化交流合作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折子工程》则亮出2023年“施工图”,包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文化内涵挖掘组、文化建设组和产业发展组四个专项组,共38项工作任务。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将保护恢复通州古城风貌,深化开展南大街及周边片区腾退保护更新,推进瓮城遗址公园建设和潞河驿复建工程,研究钟鼓楼、北城门等古城北大街历史文化景观恢复计划,在活态保护中展示漕运古城风貌。”戴迎春表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在遗址的展示方面,还将充分结合文化保护、文艺创作等内容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文化遗产价值。同时,丰富大运河文化档案和典籍,系统开展通州区大运河史志、历史文献的内容搜集、故事整理等。

图:党维婷 常鸣 唐建/摄

标签:

热门推荐